本报记者 李国
天微微亮,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塔水村,73岁的张先友手持一个奶瓶,正细心冲泡牛奶。这一奶瓶牛奶,是她为92岁的大伯哥雷桂亨准备的。
“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大伯哥,给左邻右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近日谈及张先友,塔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大能伸出大拇指,“长年累月的照顾难得可贵!”
一名平凡的农村妇女,用49年的时间,持续兑现着对两位亲人的承诺,悉心照料着大伯哥的“吃喝拉撒”。现在,雷桂亨已经92岁高龄,成为家族最长寿老人。
两次承诺,一诺千金
1969年,19岁的张先友嫁入雷家。丈夫雷水亨精明能干,婆媳相处和睦,但大伯哥雷桂亨的智力障碍却是隐忧。如果发病了,那就谁也不认,见谁骂谁,“声音高了几个八度,骂的话无法入耳”。
面对神志不清、常无故辱骂的大伯哥,张先友并未抱怨,反而主动协助婆婆照料饮食起居。“谁生了病都不容易,他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她用宽容化解偏见。1976年,婆婆临终时紧握着张先友的手不放,浑浊的目光不住在她脸上流连,却又欲言又止。
“我晓得她是不放心大伯哥,这才不肯落气。”张先友理解老人的心思,虽然自己的生活很紧巴,还有3个孩子嗷嗷待哺,但她下定决心许诺:“妈妈你放心,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有哥哥一口吃的!”婆婆去世后,张先友的丈夫雷水亨还在工厂打工,她一个人照顾雷桂亨和3个孩子,村里人都笑话她“多了一个大小孩”。几年后,雷水亨回家务农,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半个世纪如一日的坚守
2008年,丈夫雷水亨不幸病逝。此时,3个孩子都大了,让他放不下还是雷桂亨。临终时,张先友再次承诺:“老头子莫担心,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30多年,我早就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哥哥了。”
记者走进张先友家里,一栋两层楼房外的院坝里晾了不少床单被套,张先友正站在房前的洗衣台上搓洗。每半个月,她都会给雷桂亨换洗床单被套,保持室内整洁。
洗完衣服,张先友又给雷桂亨洗脸,将早饭、牛奶递到床边。张先友告诉记者,含泪送别丈夫后,她独自一人肩负起照顾雷桂亨的重任。随着年岁大了,雷桂亨的病情日渐严重。2017年8月的一天,雷桂亨突然跑出家门,刚下过大雨的路面湿滑,他一不小心摔倒在地,邻居们赶紧通知张先友。
好在救助及时,雷桂亨捡回了一条命,但因年岁已高,伤到筋骨,导致下身瘫痪,只能卧床休养。瘫痪后的雷桂亨总是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更是常有的事,但张先友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收拾清洁,擦洗身体。
随着儿女在外打工扎下了根,他们都希望张先友能到外地和他们小住。但为了照顾雷桂亨,张先友仅在20年前去了一次湖北、一次湖南,探望两个女儿。此后,再也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荣昌城区也很少去。两个老人在家,儿孙们放心不下,还特别在院坝里装了几个摄像头。在她的带动下,孩子们自幼耳濡目染,学着为伯父缝补衣衫、修剪指甲。如今孩子们在外务工,仍定时寄回营养品,每逢佳节必返乡探望。
成为乡邻传颂的榜样
49年过去,张先友也老了,照顾雷桂亨也越来越吃力。“有事你说,千万莫客气!”曾大能多次上门告诉她,村里可组织社工和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减轻她的负担。
曾大能告诉记者,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与各类慰问品,张先友都精打细算用于改善大伯哥的伙食。
每年国庆、春节儿孙们回家团聚,大家都会主动分担家务,帮张先友照料雷桂亨,背他去洗澡、陪他聊天、晒太阳……张先友照料大伯哥的故事在塔水村无人不知,更感动了清江镇居民。其家庭获评2024年“重庆最美家庭”。
“我刚嫁过来就听说了张孃孃的故事,她很善良,家风也好,平时有啥需要,我们也来搭把手。”邻居张仁芳爱带小孩到张先友的院坝来玩,希望下一代能耳濡目染、传承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
广源优配-广源优配官网-网络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