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3月初,江南细雨刚停,南京卫戍区的大院里却一点也不清净。喧闹、标语、批斗声轮番上阵,空气里混着油墨与焦躁。许世友拄着竹杖,在青砖甬道上来回踱步,他的警卫说,“司令,这天又潮,您得注意心绞痛。”许世友挥手,没有回答。
外界风浪愈演愈烈,许世友心里门儿清:自己还能在省城待几天?再不脱身,恐怕连给部队下训令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把电话打到无锡二十七军,让老部下聂凤智、陶勇连夜来一趟,说是“叙旧”,实则有大事商量。
三天后,雨停雾散,许世友在无锡军部的小食堂摆了三副碗筷。炉子烧得旺,红薯粥咕嘟作响。聂凤智一身皱军装,陶勇干脆把礼帽夹在腋下,两人神色跟粥面差不多灰。几杯白酒下肚,还是一句正事没谈。
忽然,许世友把筷子往桌上一磕:“无锡我待不住,南京也回不去了,我已向中央打报告,到大别山后方医院‘养病’。你们跟我走,可保个清净。”屋里顿时静得只剩炉火声。

聂凤智抿着嘴角,陶勇盯着碗底,谁都没接话。过了好半晌,聂凤智才低声道:“司令信得过,中央也信得过司令。可我们——能走吗?”陶勇轻轻点头。短短一句,就把处境说透了:离开岗位,罪名马上就来。
许世友的眉毛拧成一团。他想起十多年前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够辛苦了”,又想起1938年自己获准重回党籍时喜极而泣的情景。那时候枪林弹雨都没让他害怕,如今却怕被“政治风”拖住手脚。
时间不等人。凌晨三点,许世友从桌子底下摸出一瓶未启封的绍兴花雕,拨开封蜡,倒了满满三碗:“今天分手,不必多说。喝完各走各的,大家好自为之。”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第二天,许世友只带一个警卫、两箱药品,乘吉普车直奔合肥,再换吉普钻进大别山。车窗外,油菜花金黄一片,山路却坑坑洼洼。警卫提醒他慢点。许世友皱着眉:“能快就快。”短短一句,露出急切。
顺利抵达后方医院不久,上海传来电话:杨成武在机要线上喊,“首长,’客人’要见你。”许世友听到“客人”二字,立刻明白八九分,于是安静回复:“听从安排。”这通话不到三十秒。
8月17日,专机降落上海。张春桥亲自到舷梯口陪笑,话不多。许世友也懒得寒暄,一路沉默。下午随即面见毛主席。会见室窗帘半拉,光线暗,毛主席问他,“大别山住得惯吗?”许世友回答,“树多,风大,冷静。”同行的汪东兴会心一笑,气氛才松。
上海只住一夜,许世友翌晨返皖。他心里清楚:眼下最安全的还是深山。可让人纳闷的是,见了毛主席,照说底气更足,为何仍不出山?许世友给身边军医的一句悄声解释透露玄机:“山里有路可退,城里只有墙。”
日子就这么捱到国庆前夕。周恩来亲自来电,请他赴京观礼,并说“可住主席家”。这待遇放在战火年代都难得,更别提非常时期。许世友心头一热,立刻同意。空军两架直升机先接到合肥,再换伊尔—18飞北京,排场不小。
在中南海呆了数日,许世友精神不错。活动结束后,他却执意返回部队。有人劝留,他摇头:“如今的北京,是中心,也是漩涡。”这句话后来在军内流传很广,算是一剂清醒药。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噩耗传来,许世友一言不发。那天夜里,他让警卫把全套报纸、杂志上的毛主席照片统统剪下,贴满卧室。三面墙贴完,还嫌不够,又把天花板也糊上。警卫暗暗发怵,不敢多问。
吊唁期间,中央有令“不得携枪入京”。许世友正在机场候机,听完表情阴沉。“让他们打电报给我!”他冲通信兵摆手。电报迟迟未到,飞机却起飞在即,最后他腰插美式左轮上机,谁也不敢拦。到了灵堂门口又被堵,他冷眼扫过去,卫兵自动让开。
跪拜完毕,他起身擦干眼角。身边人听见他低声嘀咕:“主席疼的干部,不止我一个。”这句质朴之语,同样道出他的判断:多位老战友受过同样的信任,关键在于能不能挺得住后来的变局。
再回望那场1967年的无锡晚饭,聂凤智和陶勇没有跟去大别山。结果显而易见:聂在部队艰难周旋,陶则几度被卷入漩涡,直到局势稳定才重新归队。选择不同,命运各异,却都无可指责。政治风向如此怪诞,有时一山之隔,就是生与祸。
许世友自己也不是一帆风顺。进山、出山、再进山,他用脚步丈量安全半径,用雷厉作风维系部队稳定。有人觉得他“格局不够”,有人赞他“心细如发”,不管怎么评,事实摆着:这一折腾,直属部队没乱,主要干部没出大问题,战备没脱节。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许世友谈及此事,对秘书说,“我心里其实一直记挂他们俩,可那顿酒后就没再见。”话到此处,他沉默片刻,“见了也尴尬。各自的路,早已分叉。”短短两句,道出将领间独有的无奈。
晚年,他很少谈1967。对外只说一句:“那是非常时期,非常选择。”旁人想听更多,他摆手,“过去了。”至于聂凤智与陶勇,直到去世前,他仍让人把二人名字列在逢年要问候的名单内。
试想一下,如果那年两位将军真跟着进山,历史会否改变?没人能给肯定答案。战争年代,许世友挥拳靠的是胆;政治漩涡中,他靠的是分寸感。这种分寸,在无锡一桌粗粥白酒间,显露得淋漓尽致。
大别山的松林依旧,皖西的夜风依旧。1967年那个含酒气的告别,却再没重演。大家好自为之——六个字,既是告诫,也是护身符。几十年过去,读来仍有刺骨意味。
2
广源优配-广源优配官网-网络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