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可以再轻一点,咱们用蜂窝结构设计可以让外卖小哥夏天送餐更凉快一点。”实验室里,徐睿琦正在与上海理工大学匠行团队的其他成员们商讨产品优化方案。
徐睿琦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同时也是匠行团队的创始人。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子发烧友,在大二的时候,怀着对技术的追求与热爱,加入现代电力电子实验室,练就了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
团队因骑行爱好相聚,由骑手事故引发灵感,开启创新道路
2024年6月,徐睿琦与同学相约骑行,途中目睹了外卖小哥车祸事故,惨痛的场景令他揪心不已,而在此前的骑行活动中也曾遇到类似事故,这引发了徐睿琦与同行伙伴的思考,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一现象。骑行伙伴们一拍即合,成立匠行团队。
很快他们的想法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学校老师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匠行团队对创新实践的热爱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慕名而来。至此这支全员由本科生组成的队伍开启了他们的创新之路。
学生注册骑手账号,真实体会骑手配送不易
在寻找事故原因的时候,发现全国外卖骑手注册量已达1300万,因此匠行团队聚焦即时配送场景。为深入了解行业痛点,徐睿琦等多位成员注册骑手账号,真实体会骑手配送的不易。
“订单剩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经常边加速边看导航,好多次变道都差点和别人撞上。”徐睿琦回想过往的骑手经历,危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低头查看导航和消息,变道没注意后方来车,又或者高温环境下中暑都不自知,稍有不注意,便会引发一场事故,真实的痛点需要被解决。”
“每一次事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天工作在高压、危险的处境中,骑手们的安全如何保障?没人做,那我们就自己干!”一句话的坚持,匠行团队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成长之路。
将“匠”心付诸于“行”,创新不畏艰难
虽然团队成员在技术上各有所长,但创作初期并不顺利,团队一边走访各个站点,深入基层找寻真实需求,一边研究现有骑行防护装备,同时还要兼顾学业,这对一群从未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在几番商讨后,针对不同的风险场景,分别设计智能骑行头盔,智能尾灯和智能眼镜,三管齐下,极大程度降低了低头查看手机分心,变道碰撞等风险。
“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着用自己的力量来为社会做点贡献,让基层工作者们的安全多一份保障。”匠行团队秉持着这份初心,抓紧每一分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制作,调试。“每天熬到一两点钟都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埋头苦干,有时候顶着三十几度的大太阳进行外场测试。”徐睿琦在回忆起开发之路时这样说道。匠行团队历时四个月的艰苦奋斗,成功做出第一代产品。
将工匠精神实践到底
兴奋之余,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即刻商讨优化迭代方案,力求卓越。期间徐睿琦通过指导老师联系多方专家与企业进行请教与交流,团队针对产品现有问题进行优化完善,在寒假期间,大家自发留校,外面零下的气温,影响不了匠行团队科技向善的赤子之心。
在第二代产品优化后,功能更加全面,产品性能也再次提升。导航、订单等信息已与智能眼镜打通,镜片内显示多方信息;无需按键的自转向尾灯时延低至70毫秒;智能头盔还可以实时监测骑手身体状况,一旦异常实时报警……
在进行完备的测试后,徐睿琦带着产品,到各个基层站点合作试用,从骑手中来,又回到骑手中去。骑手们真挚的笑脸和试用企业的感谢函无一不是对匠行团队一路坚守的肯定。除此之外,在创新的道路上团队共收获11项专利,徐睿琦等团队成员投稿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团队凭借此创新产品获得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赛区特等奖。他们用实践证明,坚持就有意义。
“看着实验室成箱的废料,不知不觉都已经过去一年了。”徐睿琦说道。时间没有终点,匠行团队的匠心仍在坚守,第三代产品迭代升级已经进入尾声,科技向善的故事仍在继续。
爱好助力成长,科技服务民生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多方面的蜕变。专注于头盔设计的成员,进入团队时从未接触过设计软件,一步步成长为专业设计师;软件开发的同学拓展多方能力,学习硬件知识,在工程能力上更加全面;而作为队长的徐睿琦,在困境中磨炼,以“极客”之心,摸索带领团队的道路,不断进步。
“这群孩子最好的就是能吃苦,也守得住初心,用自己的力量来服务社会。”匠行团队的指导老师这样评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上海理工大学匠行团队坚持匠心,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在创造中解决问题,以科技服务民生。(文/图 马金宇)
广源优配-广源优配官网-网络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